来源:青岛晚报 2018.06.26
平度仁兆是蔬菜之乡,因种植蔬菜种类多又被亲切地称为青岛市民的“菜篮子”。如今,青岛市民的“菜篮子”走起了国际化路线。昨日,记者来到大沽河中游的仁兆镇,这里有两大地标农产品,分别是仁兆圆葱和仁兆蒜薹。其中,仁兆圆葱走上了全球化产销的路子,全国设有4大生产基地,以保证全年为国内外客商供应圆葱。细究仁兆圆葱、蒜薹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种植户超前的远见和紧跟市场发展的头脑。
圆葱丰收引来外商
上午,记者来到仁兆镇,一路上随处可见码得整整齐齐的编织袋,里面装满了新鲜的圆葱。
“我种了50亩的圆葱,亩产可以达到1万多公斤。 ”在一家购销社门前,记者见到了种植户王建亮,他雇了两名工人,负责把成袋的圆葱装车。 “很快,这一车圆葱就送到冷库去了,合作社给我们付钱,卖到哪儿去我们不用管。 ”王建亮说。
在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圆葱的初加工流水线。工人们戴着口罩、眼镜,用高压气枪除去圆葱表皮。工厂里弥漫着浓浓的圆葱味。据了解,初加工的圆葱会送进深加工车间,加工成洋葱汁出口韩国。
“沙北头、沙北头,过去吃糠,现在流油。 ”这是村民间的笑谈,却也生动地反映了圆葱经济为乡村带来的改变。据《平度县志》记载,仁兆圆葱已有100多年种植历史。 1990年,仁兆镇沙北头村引进黄皮圆葱,具有球形端正、外皮光亮浅黄、鳞片白色、肉质细腻脆嫩、辛香味甜、适宜保鲜出口等特点,于2012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今年,仁兆镇种植圆葱1.5万亩,平均亩产量达到8000公斤左右,比去年亩产量增长约500公斤。由于推广新品种,实施标准化生产,圆葱亩产量高,价格每公斤批发价0.6元,每亩圆葱收入达5000元左右。从5月圆葱进入丰收期,仁兆镇就迎来了俄罗斯、柬埔寨等地的外国客商前来采购圆葱。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专门制作了一幅国际贸易示意图,用红色箭头指出沙北头合作社生产的圆葱远销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涉及英国、法国、韩国、日本等12个国家。
异地设基地全年供应
沙北头村有个“圆葱王”,他就是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桂欣。这位66岁的老人曾是阿里巴巴网站圆葱类的“标王”,依靠网络一战成名。原来,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桂欣了解到电商对于农产品的强大推力,于是在家人的帮助下开始学电脑,通过网络他跟欧洲客户谈成了一笔圆葱生意。接下来,他开始通过圆葱生意接触国外网友。与此同时,他将客户的需求传达给种植户,乡亲们开始根据订单种植圆葱,从种子到化肥都有了标准,从源头上保证了圆葱的品质。 2007年,王桂欣成立了合作社,共252个社员,采用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王桂欣都给予指导,帮助大家规避风险。
“我会提前在网络了解市场行情,比如第一年大姜价格高,种植户一看有钱赚第二年就选择种大姜,种的人多反而价格会走低,我会提醒农户少种大姜,另种其他农作物,减少大姜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王桂欣说。
王桂欣的经营理念很超前。国内外的订单不断,如何满足市场的需求?王桂欣有了新点子,那就是在异地设生产基地。如今,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设有甘肃庆丰基地、云南康华基地、河南新野基地等,其中云南康华基地每年2月至3月收获圆葱,甘肃庆丰基地每年7月至10月收获圆葱,河南新野基地和沙北头于5月至6月同步收获。
“现在有了网络管理基地更方便了。 ”王桂欣介绍,基地种植的圆葱由合作社统一管理,过去到了收获期要派多人去基地指导、收获,现在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天天都能看得到圆葱的长势和收成,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收益。
蒜薹进冷库获得成功
距离沙北头不远的吕戈庄,这里的蒜薹已经运入冷库,一直可以销售到第二年清明节前后。据悉,今年仁兆镇有5万多亩蒜田,每亩大蒜可产蒜薹800多公斤,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全镇农民仅蒜薹一项就可实现收入近2.5亿元。十甲村蒜农王钦彦是“高产王”,他种植了3.5亩大蒜,通过科学管理,蒜薹亩产1012公斤,每公斤卖出5.8元的好价钱,每亩收入6000多元,创历史新高。
“我们仁兆蒜薹颜色是墨绿色的,身条长,富含蛋白、脂肪、粗纤维、维生素、氨基酸,而且糖分高,可以达到9%,吃起来不仅有辣味还有甜味。”青岛锐阳蒜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仁智介绍,由于紧邻大沽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种植蒜薹。同时,通过科学管理,仁兆蒜薹的品质越来越好,每斤收购价比其他产地的蒜薹会高0.3元,即便如此河北、上海等地客商也会选择来仁兆抢购蒜薹。
在青岛锐阳蒜薹专业合作社的蒜薹冷库,零摄氏度的低温可以保证蒜薹颜色始终翠绿。 “蒜薹从地头抽出来,第一时间入库,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水分不流失,接下来工人们要穿着棉服在冷库里重新整理蒜薹,一把一把地捆装成堆。 ”吕仁智说,起初仁兆蒜薹不愁卖,但种植户卖不上高价,分析原因才发现,外地客商集中收购后会入库储存卖高价。 2007年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一口气建了21座冷库,对外可租给种植户、外地客商使用。截至目前吕戈庄的冷库数量达到了百余个,种植户的蒜薹生意越做越红火。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于波 摄影 宋新华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这是平度仁兆之行带给记者的最大感触。仁兆圆葱为何披荆斩棘远销世界?扮演着“领头羊”角色的王桂欣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他的成功“触网”和敢想敢干,圆葱能否打开广阔销售市场还是未知数。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合作社又丰富了种植品种,除了圆葱、土豆等传统的蔬菜外,还增加了可以结果的盆景葡萄。总是先人一步的王桂欣,给客商带去了新鲜感,同时也收获了无数的商机。为鼓励种植户保质、高产,合作社还办起了庄户学院,王桂欣让专家和高产种植户走上讲台授课。王桂欣其实是新型农民人才的代表,他们爱农业、知农事、懂农民,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善于学习,勇于改变,乐于分享,成功才变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