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大变化(一)
作者:组织部 时间:2017-06-01
 

这里是平度市蓼兰镇小王家庄村。一个只有50几户村民的小村庄。

时值立冬,不少村民都在忙活着一件事情,那就是村民王永国地里的两亩多大葱。

由于一场车祸,王永国失去了劳动能力,独居的他面对待收的大葱一筹莫展。了解到情况后,在村委号召下,不少党员群众纷纷伸出援手。

平度市蓼兰镇小王家庄村  村民 弄这么一大堆和他一块 ,也不是旁人,这咱自己(村)的

一户有难,全村帮忙,小王家庄村现在村风和谐、村民团结,全村拧成了一股绳。

可是两年前的小王家庄村却远非如此。作为青岛市档案局派驻到小王家庄村的第一书记,李红军驻村伊始就发现了不对劲。

青岛市档案局派驻平度市蓼兰镇小王家庄村  第一书记 李红军:感觉村里面的很多工作,尽管也听说过一些,但是我觉着总体应该不会差到哪去,来这以后,我就感觉到很多事情推进特别难。但是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怀着一腔扶贫干事的热情来到小王家庄村,村民却 不买账,李红军一时没了方向。

思索良久,他决定放弃简单的经济项目扶持,转而在走访村民中下足工夫。

转机出现在打井上。连续几年的干旱,让村民们迫切希望多打几眼井,了解到村民需求后,李红军申请政策扶持,筹集到了16眼打井钱。就在马上动工时,却又引来了村民的不满。

平度市蓼兰镇小王家庄村村民 王学善打这个井位置有些不适合的地方。

平度市蓼兰镇小王家庄村村民 王延仁谁不想这个井打自己地里,打自己地里浇地也方便,有些地方不应该安排井的就安排上了

原先隐藏在经济贫弱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因着打井这件事慢慢浮出。

青岛市档案局派驻平度市蓼兰镇小王家庄村  第一书记 李红军:对井的分配问题群众很有意见,把这个矛头直接就指向了村委干部。打井 村干部利用职权,给自己家办事 

导火索就是村民王延军地头的那口井。计划中的16个打井位置原本并不包括他的地头,但由于他是村干部的亲戚,所以村里特意把他的地头上安排上了一口井。

平度市蓼兰镇小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于建光我当时不同意,不同意,他不中,他也去找,他爹和他娘都去找,找我以后这不就给他安排一眼(井),安排一眼,人别人就有意见了。

不公正的分配直接引燃了村民积攒多年的怨气,群众意见越来越大。面对尖锐的干群矛盾,李红军觉着当务之急是将这16眼机井顺利安排下去。

在分井现场,李红军当即召开了村民会议,根据全村百姓意见,按照地块,等距离分配机井位置。

农村的庄稼是一节地一节地的叫,那么我这边是一个示意图,实际上是1.6公里的长度,不止这四节地,相对来说比较规整,我们当时打井的时候,我们征取群众的意见,大家说按米数打,东西长一共120米,然后我们从两边 庄稼的两边,各进来30米打两口井,这两口井既可以浇这边的地,也可以浇这边的地,那不就相对来说是公平的了。

为了解决井少地多的问题,在公平、民主前提下,遵循了几个原则。

第一个呢出租的地我们不打,因为出租的地是挣钱的,老百姓意见达成一致,没有任何歧义,第二个村干部的(地)先不打,然后把这口井挪到咱村里的比较方便的地方,给村民,先给村民用。

井顺利安排下去了,实现了全村56户村民,55户满意的效果。

唯一的一户不满意就是村民王延军。多年来,他享受着这种特殊待遇,很难接受这种公平的打井方案。李红军认为这是转变村民特权思想的一个机会,为此,用了整整两周的时间来专门做他的工作,通过不断地沟通、交流,最终改变了他的思想。

中共平度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