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园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平度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平度市人民政府
2017年5月4日
平度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
第一章 规划背景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全面深化,平度市进入实现医疗卫生现代化的关键期。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外来人口就医等所带来的挑战,满足公立医院改革、“医养结合”和多元化就医需求,构建科学、公平、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特编制《平度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概况。平度地处胶东半岛西部,位于北纬36°28′一37°02′、东经119°31′一120°19′之间,东西最大横距为69km,南北最大纵距65km,总面积3166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69.75%,丘陵占30.25%。境内主要河流近20条,分属北胶莱河和大沽河两大水系,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1.9℃。年平均降水量680毫米,无霜期195.5天,日照时数约2700小时。
平度市隶属青岛市,辖12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785个行政村,418163户,总人口1373594人,男性696258人,女性677336人,农业人口950058,非农业人口423536,男女比例为1.03:l,人口密度为433人/平方公里。
区域内耕田面积为296.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3.12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谷子。林地总面积约为3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6.56%,林果种类较多,主要生产苹果、葡萄、山楂。渔业生产以淡水养殖为主,有少量滩涂养殖。
工业生产主要有轻工、纺织、矿产、建材、机械、化工、电子、食品等十四个行业、三百多个品种。其中棉纱、石墨、滑石粉、化肥、黄金、大理石板材的生产均己形成一定规模,外贸出口外资企业发展迅速。
(二)居民健康水平。2016年,全市出生18923人,出生率10.4‰,死亡12187人,死亡率6.76‰,自然增长率4.13‰,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婴儿死亡率4.06‰,人均寿命男72.33岁,女75.26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外伤、传染病、农药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
死亡病人中死因顺位(前十位)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亡、各种感染、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农药中毒、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
(三)医疗资源及利用情况。平度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92处,其中一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58处,个体诊所94处,民营医院18处,村(厂企、学校)卫生室922处。公立医疗机构共有干部职工306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753人,占从业人员的90%,中级以上职称823人,占从业人员的30%,中专以上学历1813人,占从业人员的66%。全市年门诊量125.76万人次,住院57990人次,实际编制床位4607张,每千人占有病床3.39张。医师2870人,每千人占有医师2.09人;护士2650人,每千人占有护士1.93人;乡村医生1752人,农村人口每千人占有乡医1.56人,能基本承担全市137万人民的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等任务。
二、主要问题
(一)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每千人占有病床3.39张、医师2.09人、护士1.93人,均低于周边区(市)。
(二)财政经费补偿不足,镇(街道)卫生院实用人才匮乏,难以吸引优质医学毕业生就业,成为制约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
(三)乡村医生年龄老化,数量不足,素质亟待提高。
(四)医疗机构布局不合理,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等均位于老城区中心位置,外围新建城区医疗机构明显不足。
(五)高端、特色服务能力不足,患者外流比例较高。
(六)卫生服务体系的系统性不强,效率不高,公立医院与社会举办医院之间没有形成有效合作,缺乏特色专科,存在医疗资源重复建设和无效竞争的状况。
三、形势与挑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务,要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人口结构和疾病谱的改变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新任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必然带来老龄人口、流动人口的持续增加,这将从总体上改变平度市人口结构。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首要因素。根据调查,目前因恶性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已经成为平度市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死因,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死亡率分居第三位、第四位。同时,传染病防治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艾滋病等传染病已构成新的威胁,老年疾病对卫生资源的消耗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些新的情况要求卫生系统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以满足社会不同群体对医疗保健的多种需求。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使卫生工作产生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平度市通过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大增强,城乡卫生保健水平差距有所缩小。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主要表现在: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主要集中于城区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卫生机构没有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学历和适用技术的人才队伍,适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机制尚不完善;城市大型设备总量增长较快,而农村基层卫生单位仍然难以及时获得适宜配套设备。卫生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卫生服务功能的错位和供给的失衡,城区大医院病人拥挤,承担了本应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卫生院诊治的常见病或健康检查工作,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总体上降低了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三)信息技术带来医疗模式的转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平度市可以充分利用远程诊断手段,提升县域内医疗机构的诊疗手段,转变诊疗模式,留住患者。
(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卫生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国家、省和青岛市出台了医改的有关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医改深入推进,必将打破阻碍平度市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分配的体制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在健康保障、服务提供、健康状况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提高平度市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五)“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为卫生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平度市作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之一,市委、市政府把建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根据功能复合化和配套标准化的建设要求,必须在各功能区开展医疗卫生设施配套建设,这不仅需要调整和优化平度市卫生资源空间布局,也需要适度增加卫生资源总量,进一步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为适应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平度应加快引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引进优秀人才,引入先进理念,增加全市优质医疗资源所占比重,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要,从总体上提升平度医疗卫生水平。
第二章 目标和原则
一、规划目标
(一)在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合理适度地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业,形成良好发展公共服务基础,为建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提供支撑。
(二)以在全市率先实现全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为目标,满足辖区内90%以上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
(三)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技术水平,做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规范引导民营医院。以康复护理等延续性医疗服务为特色,发展中医特色,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完善辖区内三级医疗服务网络。
(四)按照规模合理、适度超前的思路,实现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打造具有平度特色的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发展思路
(一)立足平度实际,发挥区位优势。针对本市居民的主要疾病、就诊习惯和支付能力,构建诊疗和预防结合、急慢病分治、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自身就医环境。主动发展县级医院与青岛市和山东省级医院的对口支援和业务合作关系,发挥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通过将专家请进来的模式留住患者,提高辖区内住院比例。
(二)提升服务能力,控规模调结构。重点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尤其是县人民医院的专科服务能力,针对本县居民的多发病、高外转病和主要死因强化相应专科建设和防治方案,与省、市合作医院进行对接;依据服务人口控制医疗资源整体规模,鼓励有潜力的社会办医院明确定位、提升能力,扩大规模,进行资源整合,做精民营医院;明确乡镇卫生院发展康复、护理等延续性医疗服务的职能定位,以县中医院为引领,建立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三)注重内涵发展,强调系统整合。从新农合的支付方式改革入手,转变医疗机构依靠不断增加业务量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注重卫生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社会办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整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规划原则
(一)坚持健康需求导向。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能级为主线,适度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
(二)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切实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四)坚持系统整合。加强全行业监管与属地化管理,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中西医并重,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均衡发展。
(五)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统筹不同区域、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和布局,分类制订配置标准。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源规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规划指标
(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平度市行政辖区,面积3166平方公里。包括辖12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规划内容。本规划内容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包括公立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和社会办医院(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和卫生室。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急救机构、精神卫生机构、皮肤病防治站、结核病防治所等。
(三)对医疗服务需求的预测。2020年平度市常住人口达到138万,年住院率(医疗机构数据)将达到17%左右,年住院人次为23万人,其中20万人在辖区内医疗机构住院,平均住院日在7天左右。县级公立医院、社会办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占比为5:2:3,病床使用率分别超过80%、60%和70%,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急慢病分治和分级诊疗模式基本成型,服务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
(四)医疗卫生资源总量。2020年,居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主要指标达到青岛市平均水平。
2020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 2015年现状 | 2020年目标 |
床位 |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 3.39 | 5.05 |
其中 区(市)办公立医院 | 1.61 | 2.18 |
社会办医院 | 0.56 | ≧1.5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1.22 | >1.37 |
人员 |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2.09 | 2.43 |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 1.93 | 3.04 |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 | 0.47 | 0.83 |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 0.57 | 2 |
医护比 | 1:0.92 | 1:1.25 |
区(市)办公立医院床护比 | 1:0.48 | 1:0.6 |
第三章 医院
一、公立医院建设规划
重点办好综合医院两家(青岛市平度中心医院和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一家和专科医院一家。
(一)青岛市平度中心医院2018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开始运行。2020年底前二期工程完工。
(二)市人民医院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发展,重点发展心脑血管、消化呼吸、创伤急救等专科,与青岛市和省对口医院强化合作关系,包括:建立远程医疗会诊机制;搭建相关专科疾病的绿色通道组织专家定期前来坐诊,集中完成择期手术;依托市人民医院设立平度市医学检验中心。
(三)市中医医院通过原址扩建,2020年床位达到500张,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重点打造肿瘤、神经内科、骨伤、康复等特色专科。与青岛市和省对口医院强化合作关系包括:建立远程医疗会诊机制;搭建相关专科疾病的绿色通道,组织专家定期来坐诊,集中完成择期手术。
(四)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底前完成改扩建,床位达到300张,成为全市妇幼保健中心。
二、社会办医院建设规划
(一)鼓励社会办医向高端化、专科化发展。平度市社会办医疗资源丰富,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鼓励社会办医院提供基本疗服务,与公立形成有序竞争;鼓励社会办医院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需求;鼓励社会办医院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有力补充。
(二)为社会办医预留空间。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类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站)、口腔疾病、老年病和慢性病诊疗机构等各类医疗机构,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支持社会办医院合理配备大型医用设备。加快办理审批手续,对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办医院,应按照规定予以批准,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三)社会办医发展项目。2017年,新建成3所民营医院,建筑面积5000平米,计划投资1800万元。2020年前,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新建1所老年护理院、1所眼科医院、1所口腔医院。
三、医院人员配备规划
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为重点,以标准工作量为依据,结合服务人口、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等因素配置医生和护士。按照院级别与功能任务需要床位的数量,合理确定医护人员比例。
第四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
(一)明确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能力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室、医务门诊部(所)等。
(二)强化主要职责。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基本公共生服务、计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并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等。
(三)规范统一管理。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行政村、居委会范围内人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0年,全市共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其中新建平度市凤台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乡镇卫生院
全市设置乡镇卫生院29个,其中包括市第二、三、四、五人民医院和明村、崔家集、旧店、云山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重点加强特色专科、护理、康复病床的设置,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的业务指导,提升基层医疗资源的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
以市第二、三、四、五人民医院为重点,形成4个医疗区。2020年前,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址新建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市第五人民医院扩建,新增康复养老医疗服务中心。依据配置标准压缩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床位规模,普通乡镇卫生院重点开展常见病防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特色专科。
四、卫生室、诊所建设
支持建设890个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到2020年底,村卫生室更新必需的医疗设备,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规划
到 2020 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员数达到3.5人以上,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原则上每千人有1名乡村医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
第五章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加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能力建设,深化专业技术服务 “龙头”作用。加强镇、村疾控工作的硬件建设和能力建设,强化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功能。按照不同疾病防治要求,在重点地区、场所、人群积极开展防治工作,稳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每个镇(街道)建立 1-2个健康教育示范村(社区),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教育知晓率。
二、卫生监督机构
(一)机构设置。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综合监督执法局为龙头,以各镇(街道)的卫生监督机构为基础,建立市-镇(街道)卫生监督体系,积极探索镇级卫生监督工作新模式。
(二)强化管理。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做到网格到底、明确职责、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综合考核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执法设备达到国家卫计委《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规定的标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重点做好医疗机构、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
(三)提高能力。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杠杆和信息引导等手段,提高卫生行政能力。强化卫生法制、规范行政许可、加大监督力度,建立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新体制。完善医疗服务准入管理,落实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完善患者投诉处理和医患争议处理机制,建立协调统一的卫生管理体制。
三、妇幼保健机构
(一)机构设置。加强市妇幼保健院建设,以二级以上医院的儿科、妇科、产科等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完善集妇幼卫生监测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市、镇两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
(二)提高能力。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底前完成改扩建,床位达到300张,建成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管理规范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健全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和监测网络体系。加强产科急救体系建设,完善产科急救绿色通道,健全产科急救机制,提高产科急救能力。
(三)整合职能。整合镇(街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卫生院的妇幼保健职能,村级保留村卫生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共享共用。
四、医疗急救网络建设
(一)规划目标。至2020年,建成机构健全、设施配套、装备适用、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服务良好、急救中心-急救站-急救点三级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网络联网联动、运转协调、覆盖城乡各地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二)机构设置。全市设1个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设13个急救分中心、18个急救单元。
(三)规划布局。设急救中心1个:平度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设急救分中心12个:分别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二、三、四、五人民医院,市崔家集、明村、云山、旧店中心卫生院,大泽山镇卫生院,新河镇新河卫生院。
五、精神卫生防治
加强市精神病防治院服务能力建设,2018年完成改扩建项目建设,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各镇(街道) 和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防治体系。
六、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备规划
(一)到2020年,全市公共卫生人员需要达到550人(每千常住人口数达到0.4人),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才满足工作需要。
(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达到16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比例不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不低于70%。
(三)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机构人员根据服务人口、社会需求、交通状况、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承担的功能任务等合理配备人员,总体人员不少于270人(每千常住人口数达到0.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80%。
第六章 卫生人才队伍
一、完善卫生人才制度
坚持“科教兴医、人才强卫”战略,建立与社会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卫生人才资源系统,加强卫生人才信息的沟通和服务,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引导卫生人才向基层、农村地区流动,优化卫生人才配置,逐步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和单位各司其职的宏观管理机制,实现卫生人力资源全行业管理。
二、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补充和引进力度,多渠道培养卫生人才。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4.6人的配置目标,其中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各达到1.8人。以此为基础,分级核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三至五年内按核定编制补充卫生技术人员。
(一)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市级医疗机构新进人员除急需专业和护理专业以外原则上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乡镇卫生院除急需专业和护理专业以外原则上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二)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急需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作为医疗技术骨干通过直接考核等灵活便利形式,经编办、人事、监察、卫计局审核同意,办理流动(调入)手续。
(三)争取财政专项支持,建立持续投入机制。“十三五”期间市财政每年为卫生系统安排卫生人才引进及奖励经费100万元,用于对引进人员安置费及高职称人员奖励津贴。
三、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增加市级公立医院的人事分配权限,鼓励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到“十三五”末将人员支出占比提高到30%以上。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工资政策和标准。绩效工资以综合绩效考核为依据,突出服务质量、数量,注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四、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建立健全科研机制,积极创造条件,落实科研项目,提高科研学术水平。二是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100%。三是着力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每年选拔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到市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举办进修班、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举办专题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四是加强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选拔高素质年轻、后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建好后备干部队伍。
第七章 卫生信息化
建设辖区内医疗健康信息数据平台。实现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唯一数据载体,居民健康数据和诊疗数据的互联互通,整合、优化诊前诊后健康管理的业务流程。在建立公共卫生、区域医疗等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建设平度市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和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基于居民健康数据的医疗健康服务应用业务。
第八章 功能整合与分工协作
一、防治结合
通过独立建设,强化实验室能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着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要对市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指导、培训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等协作机制。
市妇幼保健院要充分整合临床诊疗、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各项职能,强化对医疗机构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和考核。监督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
要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相关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考核力度,确保各项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到位。
二、分级诊疗
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健全省-青岛-平度市-镇(街道)四级医疗机构医联体,联合体内部重建分工和分配机制。政府各部门要支持医院联合体内部资源重组和人事制度调整,卫生行政部门明确康复患者的转诊标准,新农合和医保部门要完善住院报销政策允许联合体医院之间下转病人。健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区医院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卫生资源调整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协调卫生资源调整工作。切实加强对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领导,列入市政府的工作和考核目标;市卫生计生局负责辖区内市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管理工作,统筹平衡辖区内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政府投入责任,逐年提高政府卫生投入水平。
二、明确发展重点
将提升市人民医院服务能力、扩建市中医院、新建青岛市平度中心医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效率作为全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重点。加强与上级医院的业务合作联系,通过远程医疗和专家会诊等形式,让患者能够在县域内就诊,降低外转率,并对周边地区进行辐射。
三、深化卫生改革
不断完善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落实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助政策,增加市财政专项投入力度,降低医保限费政策对医疗机构的限制。
强化监管机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完善服务质量和效率监管;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
四、落实监督评价
严格规划实施。市卫生计生局要及时发布机构设置和规划布局调整等信息,将纳入规划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提条件。所有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医院的设置和改扩建、病床规模的扩大、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无论何种资金渠道,必须依据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未经批准,用地不得改变,项目不得建设,确保规划实施到位。
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价机制。市政府要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价,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打造统一的规划信息平台,建立规划建设与行业管理的联动机制,实现项目建设统一规划、管理联动、建设协调,加强规划衔接。
保持规划弹性,预留发展空间。适当提高改扩建和新建医疗卫生项目的容积率,加强发展备土地的控制管理,优先保障医疗卫生机构规划用地需求。区域卫生规划的周期一般为5年,规划中期依据规划执行情况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微调。